去年12月,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作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战略部署。
1月15日,成都市*府门户网站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府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
今日(2月3日)上午举行的*协第十五届成都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大会上,市*协委员们书面听取了成都市*府关于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说明。在此次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也首次成为一项重要议程。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正是要为市场主体创造蓬勃发展的新机会,为新兴产业创构广泛应用的新场景、为青年人才搭建筑梦圆梦的新舞台,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给成都人带来怎样的幸福美好生活?
1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成都天府芙蓉园谢平摄
未来5年,成都将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坚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7.5%、力争突破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8.6%、力争突破元,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
具体而言,成都将提高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优质市场主体,动态消除“零就业”,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7%、9%。
将提升经营性收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农业新业态,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幅均达到7%。
将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投资入股、产权交易等制度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鼓励推广员工持股制。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9%、7%。
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7%、9%。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从“十三五”未期的49%提升至65%,低收入群体减少万人,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2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年1月22日,市民在北门里爱情巷锦江绿道散步。王效摄
未来5年,成都将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完善供给体系、稳定价格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房价收入比保持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较低水平,打造“中国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超大城市。
具体而言,首先是“房子住得起、有保障、可选择”。稳定住房供应规模,优先保障人才住房建设用地需求。五年内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
“生活必需品价格稳、种类多、品质优”。积极培育新消费业态。完善广覆盖、多层次、更实惠的商品供应体系。培育重点保供企业30家以上、大型购物中心个以上,建设供应基地60个以上、社区直采直销点家。
“生活服务就近便捷、丰富多元、温暖贴心”。构建城镇社区15分钟步行生活圈,滚动发布社区商业机会清单,打造生活服务综合体“邻里人家”50个、特色商业街区个,发展社区连锁店1.2万个、成都特色小店个。
3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华润置地东安湖九义校新建项目效果图
成都将深化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努力实现高品质公共服务均衡普惠。
具体而言,将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所,新增学位30万个,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
将提供防治协同的医疗保障。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5个以上,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达%。
将打造闲有雅乐的新场景。国家高等级博物馆、图书馆和专业音乐厅等天府文化地标达到座以上。建设书店和城市阅读空间达到0家。
将引领热爱运动的新风尚。年均举办国际赛事20项以上,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每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4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未来5年,成都将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让通勤场景处处体现城市温度,让“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适便利。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
“职住格局平衡适宜”,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将保持在8-10公里合理范围。
“交通设施智能便捷”,将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全面消除“断头路”。推进5G、智能交通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出行选择丰富多元”,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公里以上,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分担率达到7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到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65%。
“交通管理规范有序”,构建国际一流智慧交通指挥管理系统,完善公园城市绿色交通法治保障体系。
“通勤生活深度融合”,将打造14个TOD综合开发示范点,引入新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让市民可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5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改造后的金牛区金卉路小游园张直摄
成都将将以天府锦城、一环路和锦江公园子街巷改造、“金角银边”打造、二环路高线公园建设等城市品质提升重大工程为牵引,全面加速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市井文化,让“老成都”焕发新活力。
具体而言,要“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双提升”。将完成6个老旧小区分类提升改造,加快推进自主加装电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适老、适幼、停车等功能。
要“老旧小区服务治理更完善”。推动老旧社区居家养老、医疗康养、社区教育、数字文娱、定制配送等智慧化个性生活服务进小区,拓展家庭安防、邻里互助等智慧应用场景。
要“老旧片区重构市井烟火气”。完成棚户区改造00户、城中村改造户。加快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实现米见绿、米见园。
6
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成都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一业一证”改革,图为企业领取《行业综合许可证》
成都将以市场主体和市民获得感为重要评价标准,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公平稳定发展环境,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
具体看来,在办事环境便捷高效方面,将逐步实现地方设定行*许可事项零审批,实现企业和市民%事项网上可办、80%以上事项“不见面”审批,90%事项一窗受理、80%事项全域通办、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等。
在*策环境稳定可及方面,将打造“7x24小时不打烊*府”,市场主体诉求%受理和转办、%回复和回访等。
在市场环境公平开放方面,成都市场准入将全面实现“非禁即入”。同时,成都将深入实施“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面向中小微企业放款规模达亿元等。
7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成都将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机会成就青年创业梦想,以“锐意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气度激扬青年奋斗勇气,以“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城市温度提升青年情感归属,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将让青年们——
创新有平台。比如,成都将引进培育个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和0个各类创新平台等。
创业有底气。成都将提供“无偿资助+无息借款+天使投资+信用贷款”的创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将每年发布0个新场景、0个新产品。
就业有机会。成都将开发新职业新工种,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达到1:2等。
情感有归属。成都将优化布局人才公寓,对符合条件的来蓉青年给予购房优惠,人才公寓享受*策面积最高8.5折优惠等。
8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成都将持续涵养生态、美化大地景观,塑造山水呼应、城园相融的城市轮廊,构建绿道蓝网、天清气朗的城市新形态,让市民在大都市也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金字招牌更加彰显。
在“天更蓝”上,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将达到80%以上,PM2.5浓度小于38mg/m,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在“山更绿”上,成都龙门山将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龙泉山增绿增景25万亩,建设“东部森林”40万亩。
在“水更清”上,成都将打造0公里“天府蓝网”,重点湖泊水质优良率达到%,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
在“土更净”上,成都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将达%,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2%。
在“景更美”上,成都将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建成天府绿道超过00公里,新增立体绿化面积万平方米,打造公园小区0个,每年营造公园城市示范场景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
9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年1月27日,成都市青龙湖二期的智慧驿站王效摄
成都将完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全周期呵护城市安全,用聪明的“城市大脑”实施智慧治理,让智能感知就在身边、安全网络覆盖全域、风险隐患远离市民。
在城市管理智能便捷方面,成都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城市感知体系将基本形成,智慧安防系统、智慧急救信息系统、智慧应急平台将实现随呼随应、一键响应等。
在灾害防治高效及时方面,成都将规划建设23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风险监测监控率将达95%等。
在安全防线牢固坚韧方面,成都将新建城市消防站20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全覆盖;重点食品品种可溯源率将达%,本地生产国家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达99%以上等。
在社会环境稳定有序方面,成都刑事案件总量、违法犯罪警情将持续下降,民商事案件诉讼周期将缩短20%。
10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集农贸、办事为一体的成都君平街社区综合体
成都将彰显“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气质,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具体来看,在让孩子们开心成长方面,成都将打造儿童“5分钟步行活动圈”“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和“半小时自然体验圈”等。
在让老年人舒心长寿方面,成都“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将覆盖所有街道,养老床位总数达14.8万张,普惠性养老床位新增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实现日间照料和夜间监护服务社区全覆盖等。
在让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方面,成都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将分别达%、80%;为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幼小初高15年免费教育。
在让全龄市民共享友善和美方面,成都将引导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注册志愿服务队伍达5万支、注册志愿者突破万人,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
红星新闻记者王垚彭祥萍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