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姐,业内知名服务商品众创新的CEO。近期,她的视频号“望京T姐”在圈子里火了一把,大家纷纷感叹一个杀伐果断的CEO怎么成了一个时尚博主。
我很好奇,一个管理千人公司的CEO怎么会想去做一个视频号呢?
英雄也曾少年,她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样子的?这中间有哪些难忘的职场经历?
媒体自动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优化师们难免焦虑,她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
她又是怎么看待广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T姐接受我们的独家专访,快来看看行业大佬怎么说吧!
01是CEO,也是时尚博主
宁阿姨:您从北大*府管理学院毕业,却经历了从媒体记者到广告从业人员的转变,您能向三里屯信息流的读者分享一下您一路走来的心得和历程吗?
T姐:我是年毕业的,到现在已经16年了,感觉我比你更应该以“阿姨”的身份出道。其实谈不上什么心路历程,从个性上来说我一直都是比较“猛撞直冲”的,也是误打误撞地走到今天。
有两点心得:一是,刚毕业的时候对社会职场状况非常陌生,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或者应该做什么,确认的是“不能浪费时间”。
我的第一份工作选择做财经记者,是因为记者这个特殊的身份,无论对方拥有怎样的社会地位、身份或者财富,我都有机会跟他平等对话。
刚开始做见习记者的时候,采访一位教授,我把采访录音整理之后发给对方确认,对方老师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精修了我的文章,确保每一句表达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面红耳赤,后面做记者的三年时间里我都时刻想着那位老师,尽可能高要求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
二是,无论我在哪家公司的什么岗位,老板对我是否看重,我都没有放弃自己,会认真地对自己提要求。团队里谁都可能“掉链子”,但我不会,我“一定要做能够顶上的那个人”。
我相信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变化,都会敬畏“认真”二字,是金子总会闪光。
宁阿姨:我们注意到您开了视频号(ID:望京T姐),这是个人行为吗?您平时工作非常忙碌,花时间精心制作视频号的用意是什么呢?
T姐:不算是个人行为,也不算是公司行为,公司里有几个小伙伴在帮我,算是个“团伙”行为。
我做视频号有两个初衷,一是每个媒体都在完善自我的闭环生态,也就是从单纯的流量提供平台,向深度沟通转化并持续经营转型。作为媒体服务商,品众这种传统的流量采购运营代理模式也需要转型和升级,解决基于不同媒体的私域流量运营问题。因此我做了“望京T姐”这个号,希望把它作为我对行业观察的一个入口。
通过这两个月的时间,我了解了视频号的流量延展机制和变现逻辑,通过跟一线编导和后期的合作,我明白了内容营销阵地搭建需要的人才布局。
二是,我个人在年身体很不好,看了很多医生都查不出有什么病,他们一致认为我太焦虑需要看心理医生。哈哈,我自己不这么看,我觉得我需要找一件区别惯性工作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找到新的兴趣,这是我治愈自己的一个方向。
宁阿姨:那您现在的状态好一些了吗?
T姐:我觉得我整个人比以前会放松一些。可能过去我跟大家聊天儿的时候,总问“今天消耗多少了?客户回款了吗?”,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跟我聊天儿。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儿,年底的时候,我跟各部门的负责人说,“你们每个部门选一些人来跟我one-one,因为我想知道大家在想什么,对公司的期待是什么”。但是有一些部门的负责人反馈给我说,“我们部门实在推举不出来,大家表示抗拒”。
现在不一样了,毕竟我出道了,大家都想见名人。而且大家都是带着问题来找我,问我:“姐,你做视频号到底挣了多少钱?”
02创业者可以从品众身上学到什么?
宁阿姨:从搜索到信息流,品众这么多年一直都在行业内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您觉得品众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T姐:首先,并不是谦虚,我真的认为我们还没有做到在这个行业里一直都保持领先,否则我可能就不用焦虑了。
如果品众认为自己是领先的状态,我们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舒适区,在现在这个行业和市场里,真的不允许你在任何一个时期把自己放在舒适区,所以我觉得我们有一点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就是我们始终在奔跑。
其次,我认为如果你想始终保持相对来说在市场比较前沿的状态,我认为有四点要素是:
第一,要去做一些清醒的行业观察,对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进行一些预判。这些预判需要我们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其实还蛮难的,因为很多投入不一定能够直接带来结果,但是可能在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惊喜其实就是很多年前你的那些小小的尝试,为公司的新业务埋下了一些小小的火花。
第二,需要具备专业的职能板块,例如销售、运营、媒介、法务、财务以及风控等,且每一职能板块能够不断随着行业和市场的发展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应当拥有跨职能部门、跨区域以及沟通内外的组织协调能力。这种协调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办法做好协同,那么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有多大规模的投入,其实都是无效的。
第四,无论公司的规模有多大,都需要核心管理团队对于细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