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做好全省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7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就业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为深入学习贯彻*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5号)要求,现就切实做好我省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力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1.多层次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岗位。联合有关部门、地方*府,积极开拓省属国有企业、“三个一批”重点项目等岗位资源。14个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市场承办高校,要依托自身优势,做到平台共建、工作互助、资源共享,引领带动片区和行业高校,积极对接地方*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开拓就业市场。要继续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二级院系领导班子成员也要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行业、校友资源,积极主动地向市场向社会拓展岗位,及时向毕业生推送岗位。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推动灵活就业规范化发展。
2.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互联共享。积极对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省级分市场和校园招聘市场的职能和作用,打通就业岗位信息共享渠道,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数据采集,建立稳定、顺畅、高效的互通机制,搭建全省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岗位信息与毕业生求职意愿精准匹配度,降低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成本。
3.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各高校要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整合线上双选平台资源,深入开展“校园招聘月”“就业促进周”等系列活动,积极举办多类别、多层次、多频次的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支持院系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招聘活动成效和质量。
4.实施“百万岗位护航”计划。各高校要按照“启航”秋招、“引航”春招、“助航”校招、“远航”毕业四个阶段,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分别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校企供需对接”“基层就业筑基”“*策岗位推进”“特殊群体关爱”“百日冲刺”等专项行动,确保为届全省高校毕业生提供各类双选活动不少于1万场次,进校招聘企业不低于10万家次,就业岗位不少于万个。
5.举办“*校企”供需对接签约仪式。组织高校加强与有关部门、省内外地方*府和重点企业协同联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开展人才供需对接活动,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交流等合作协议,确保“签约合作一批、输送实习一批、落实岗位一批”。各高校要立足服务我省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各级*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引导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留豫就业。
二努力保持*策性岗位基本稳定6.举办基层就业出征仪式。协调有关部门、地方*府进一步拓展基层就业空间,出台优惠*策,增加岗位供给。各高校要配合实施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计划”等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就业育人、优化服务保障,引导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要以“届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出征仪式”等系列活动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挖掘往届毕业生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毕业生将个人价值理想融入*和国家需要,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建功基层。
7.优化*策性岗位招录安排。继续发挥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就业工作专班作用,协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策性岗位招录及教师、医护等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各高校要积极做好信息发布、*策解读、心理疏导、精准指导等工作,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结合自身实际参与*策性岗位招录考试。
8.做好升学考试与就业工作有序衔接。统筹安排各类升学考试招录工作时间,普通专升本招录工作要于4月底前完成,硕士研究生招录要于5月底前完成,第二学士学位招录要于7月底前完成。各高校要聚焦升学季与毕业季,加大招录考试*策宣传解读力度,引导毕业生正确处理升学与就业的关系,对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个性化指导,精准推送就业岗位,帮助其尽快就业。
9.扎实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各高校要提升征兵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充分发挥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媒介,广泛深入开展*策解读和征兵工作宣传。要加强与兵役机关的协同配合,畅通入伍绿色通道,精准预征预储和选苗育苗,认真抓好征兵各环节的组织实施。要落实好退役普通高职(专科)士兵免试参加普通专升本招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等优惠*策,鼓励更多毕业生参*入伍。
三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10.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校地、校校、校企、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进一步细化学时学分转换、弹性学制管理、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策。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加强科研式教育、研发型教学,鼓励高校结合专业特色开办创业项目加速营、创业实验班,选树一批师生共创典型案例,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培训、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切实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11.支持高校创设大学生创业园。按照省委、省*府要求,研究出台《支持推动高校创设大学生创业园的指导意见》。各高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实强化专兼职管理服务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鼓励各高校联合驻地有关部门,开辟专门场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项目孵化,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工商税务、投融资、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其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大众创业项目扶持资金、开业补贴等各项优惠*策,吸引和带动更多毕业生参与创业、实现就业。
12.开展大学生创业培优行动。持续开展“创响中原”大学生创业项目培优行动,选拔培育一批创意设计新颖、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并对重点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结合大学生创业项目需求,支持高校联合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创业项目做大做强。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设计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推动项目落地,形成大学生创业示范引领效应,带动更多毕业生顺利就业。
四切实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13.创新丰富就业指导内涵。编印《河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南》,录制发布就业指导系列短视频,开设“云课堂”,打造“互联网+就业指导”系列公益直播课品牌。各高校要推进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标准化建设,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予相应的学时学分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就业育人,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全程化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体系。要充分利用